小小的一滴水
牽動老百姓的生產生活
和漳州社會經濟的發展
漳州發展水務集團
致力解決薌城區
城鄉供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積極助推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
讓農村群眾從“用水不便”到“用水方便”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為科學推進薌城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高質量開展項目建設,由漳州發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漳州水務)聯合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浙江華東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組建的(EPC+O)團隊,高起點謀劃、高標準組織、高效率推進項目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全過程建設。
同時,圍繞城鄉供水一體化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打通農村飲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以此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進程,著力破除城鄉二元供水格局,逐步建立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飲水安全保障體系。
點擊查看《惠民生!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簽約》
效果圖
惠及14萬人口
基本形成城鄉供水同步發展
新格局
近年來,薌城區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但是在轄區一些農村里,供水市場不穩定,村民飲水來源主要包括山泉水、自制的壓水井及鎮里或村集體小水廠,供水水量、水質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管網建設等硬件設施上,個別地方也存在一些短板,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是系統解決農村供水問題“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措施,為改善農村群眾居民生活質量,讓村民喝上“放心水”,進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顯得十分必要和格外重要。
目前,薌城區供水一體化項目延伸覆蓋主城區一個街道(通北街道)及三個鎮(天寶鎮、石亭鎮、浦南鎮)共70多個村(居)。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或延伸供水干管3條,共計約33.72km;新建或改造村莊間輸配水干管及村莊內部管網總長約675.85km;老舊管網改造2.8km;新建或改建獨立村莊輸配水管網4.03km;新增加壓泵站17座;配套智慧水務1套。
入冬以來,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大,在不同的施工現場,身著橙色或熒光綠馬甲的施工人員依然在一線忙碌著,他們在現場挖溝、下管、鋪水泥等,各盡職責,奉獻著自己“光”和“熱” 。
據悉,項目建成后將基本實現薌城區主城區向周邊各鎮、村大水網延伸供水,邊遠獨立村莊進行供水鞏固提升,達到“同網、同價、同質、同服務”目標,惠及人口約 14 萬人。實現城鄉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95%,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基本形成城鄉供水同步發展的新格局。
全省首創“EPC+O”模式
深度參與項目全過程
實現多方共贏
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點多面廣,如何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中及未來運營管理維護、提高用戶服務質量等問題?
漳州水務作為運營單位,整合水務資源,與其他成員組成的聯合體中標薌城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采用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維護一體化(即“EPC+O”)模式,這是省內第一個以該模式開展實施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
該模式是在EPC總承包模式基礎上向后端運營環節的延伸,由運營方提前介入設計、采購、施工等全過程,從項目設計階段開始就參與其中,從運營角度為設計方案提供優化意見,深度參與建設過程的質量管控。通過該種整合方式提高項目的運營效率,確保工程質量,同時,在計量用具(如水表)等方面,為村民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保障,還有利于后期的運營管理,最終實現EPC總承包方、運營方及用戶等多方共贏。
責任扛在肩,使命勇擔當。為了讓村民盡快在家喝上放心水,漳州水務倒排工期,創新機制,項目實行區、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
大事要事由區一級統籌、一般事務由鎮協調、現場事項由村解決,形成一套責任到人,分工明確,職責明晰的工作機制,對施工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按類分級,依級監管處理解決,讓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實,并對后續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保障項目如期完成。
作為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10月27日,省水利廳廳長劉琳一行到薌城區調研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時,對項目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隨著該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力實現薌城區城鄉水資源均衡利用,持續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保障城鄉供水安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使城鄉居民共享安全優質的飲用水。對從根本解決人民群眾用水問題,推動漳州全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